逢年过节,人们接触最多也最不能忘怀的,便是美食。美食谁都喜欢,可是美食的魅力,未必人人晓得。
著名美食家汪曾祺先生在《四方美食》中,讲了一个山东人喜食大葱的笑话:“婆媳吵嘴,儿媳妇跳了井。 儿子回来,婆婆说:‘可了不得啦,你媳妇跳井啦!’ 儿子说,‘不咋!’拿了一根葱在井口晃了一下,媳妇就上来了。”这笑话尽管太夸张,但却从一个侧面说明美食所具有的巨大魅力。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而美食更具有“回天之力”。它不但能提高生活质量,增加生活情趣,还能改变人的生活态度。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在被贬期间,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三年京国厌藜蒿,长羡淮鱼压楚糟。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 (《赠孙莘老》)贬谪出京,远徙他乡,环境险恶,命途多舛,一般人遭此际遇都会心灰意冷,失望悲观。而苏东坡却因可以享受一顿早已艳羡的美味“酒糟鲜鱼”而洋洋得意,乐以忘忧,实在达观得可爱。当他谪居常州时,有一次朋友请他吃河豚。他明知河豚有毒,却经不住这美味的诱惑,还是很高兴地去了。席间他只顾埋头大吃大嚼,一言不发。正当大家十分纳闷时,忽听他大声赞道:“也值得一死!”在他看来,吃了这美味,死了也值得!从中不难看出,美味对铸造苏东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美食不但有助于改变人生态度,还能改变人生之路。 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人物,“不爱江山爱美味”,放着官不做,偏要辞掉官职,放弃名利,跑回老家去享受家乡的美味。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晋代人张翰。《晋书·张翰传》载:“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翰这种坦然自适的人生态度,一直被后世传为美谈。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行路难》 一诗中,就对他大家赞扬:“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美食是物质,也是文化。适当地享受美食能使生活更加美好,然而过分地沉溺于美食,却会带来灾难。
《战国策》 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夜里,齐桓公感到不舒服,易牙便烹制了美食献给他。桓公吃得很饱,一觉睡到早晨还没醒。过后他深有体会地说:“后世一定会有因贪食美味而亡国的君主。”齐桓公所言不虚,早他七八百年的商代的灭亡,就与美食有关。商的最后一个君主纣王本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帝王,但后来却“好酒淫乐,嬖于妇人”,“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过分地沉溺于酒色美食之中,荒于朝政,使得众叛亲离,国势大衰,终于被周武王所灭,丧失了江山社稷。
当然,对多数人来说,耽于美食并无亡党亡国之忧,但同样有害无益。 古语说:“因纵口味,五味味过,疾病蜂起”。美食吃多了,就会生病,伤害身体。而且,过分沉溺于美食之中,为民则易丧其志,为官则易败其德。君不见那些丢官落马的贪官污吏,哪一个不是先在声色美食里泡软了骨头,迷失了心性,继而“舒舒服服”地滑入罪恶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