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紧张的期终考试结束了,学生们一脸轻松,如鸟儿般飞出了考场,校园里热闹非凡。开了轿车、摩托、三轮车的家长,熟悉的或不相识的,聚在一起聊着孩子的情况,是一脸的幸福。家长们把孩子的物品一股脑塞在车上,互相让着路,打着招呼,兴冲冲回家过年。阳光正灿烂,虽然是零下好几度,但我的心,却被校园里的情景温暖了,也令我惦记起回家的路了。
每近春节,母亲就会把我们姐弟四人的手机一遍一遍打过。母亲的电话隔三差五地来,问哪天放假回家啊。母亲说:“被褥啊,都给你们晒好了,床单也换了新的;你们爱吃的大馒头和肉包子都蒸好了;年货也置办妥当了,就等你们放假回家过年了。”
听着母亲的话,我的脑海里就闪现出母亲在家里忙碌的情形。为了儿女们回家吃上家乡风味的馒头和包子,过了腊八节没几天,母亲就已经在灶膛边忙活着蒸馒头捏肉包子了。常常天不亮就开始和面,放到火炕上暖着,等面发酵到松软,再揉面团面,把调好的猪肉羊肉和白菜萝卜掺和在一起,用豆油和香油一遍遍调养过,包起精致的小包子。包到二十多个,就小心翼翼放到大锅里,点火烧灶,往往会蒸上那么十几锅。记得小时候,母亲每蒸完一锅包子就喊着我们姐弟四个品尝,我们呵着被烫的手,吃着平日里难得吃上的肉包子,常吃到肚子发胀,打着浓香的饱嗝。
知道儿女们放年假回家,母亲就会挑一个晴朗的日子,把那些花花绿绿厚厚的棉被褥,一一展在太阳底下晒,还不时用手拍打,让被褥吸足了阳光。那被褥里暖暖的太阳味啊,就是母爱的芬芳吧!父亲也是每天早早起床,忙碌着赶集,割肉买鱼买蔬菜,鸟衔枝一样,东一枝西一枝地往家里运年货,还总觉得少买了啥似的。也给外孙们买回了糖果和红灯笼,就等着叽叽喳喳的孩子们回家来围着外公吵嚷着要礼物呢。父亲也一定又去银行里为孩子们兑换了崭新崭新的压岁钱吧?只要看见外孙们的笑脸,他的心底也是乐开了花的。
在热辣辣的张望里,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大街上热闹起来了,从外地赶回乡村老家过年的车辆渐次多了起来。媒体上也正热火朝天报道着出门在外的打工者和远离家乡的游子踏上火车客车回老家过年的情景。是啊,我们每个人回家的路可能不同,但回家过年的急切心情却是一样的。无论离家百里或千万里遥远,每到年末,都会停了手头重要的事情,不辞辛苦往家里赶。那是因为,家就是根,家就是归宿。
无论我们在哪里,永远都走不出父母渴盼的眼神。回家过年,也不一定买多少贵重的礼品,给母亲捎件喜庆的衣裳,给父亲准备点爱喝的小酒或茶叶,给孩子们买些玩具和书籍。在父母眼里,儿女们能够回家过年就是送给他们的最好礼物吧?这世上最幸福温暖的,就是有家可回,有人在等啊!